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
数据成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
构建国土空间信息模型(TIM)《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方案(2023-2027年)》提出依托多源数据融合治理成果,构建TIM模型。
-
推动数据治理、汇聚与融合《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总体方案》提出要深入推进数据汇聚、治理与融合,构建TIM模型。
-
自然资源数据开放共享新需求《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总体方案》提出探索数据要素资产化管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
痛点场景
-
家底不清,数据不明
-
自然资源系统数据量庞大,类目繁多,关系错综复杂,但目前大部分自然资源部门缺乏一套统一、规范的自然资源“一本账”,使得自然资源数据管理变得困难重重。同时,数据来源分散,多源头、多版本的问题也导致了数据的权威性无法保证,使得在“找数据”的过程中遭遇了极大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业务清单的梳理入手,深入厘清各项业务事项,再根据业务事项建立精准的模型,梳理目录清单,以明确数据之间的关系,才能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规范的自然资源数据管理台账,提升数据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
-
标准不一,质量不齐
-
自然资源业务多样复杂,标准规范差异显著,导致缺乏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来指导实践操作。同时,数据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类型繁多,不仅影响了数据的有效利用,还加大了数据质量管理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基于对现有标准规范的梳理分析,规范标准建设流程,力求构建统一衔接的数据标准体系。同时,配套健全标准规范更新管理机制,确保标准体系的时效性和适用性。在治理实施过程中,还将开发相关工具,对数据进行采集与标准化处理,从而显著提升数据质量,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
-
挖掘不够,应用困难
-
自然资源数据体系浩如烟海,各类数据纷繁复杂,往往缺乏有效的关联融合,导致数据价值挖掘困难,难以支撑上层业务应用。例如,土地审批数据与供地数据之间未能有效衔接,使得批而未供、违法用地等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监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开发一套高效的数据治理软件,实现多层级、多要素数据的上下、左右互联,促进空间与业务的双重融合,深入挖掘数据价值,为监管与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才能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提供有力保障。
-
解决方案全景图
自然资源数据治理总体架构以数据管理咨询和数据治理工程两项服务为基础, 以自然资源数据治理工具软件集为支撑, 面向以TIM 为导向的自然资源数据汇聚、治理与融合,提供数据标准治理、数据质量治理、元数据和主数据治理、数据安全治理等服务,帮助用户构建形成权威、统一的自然资源数据资产,支撑自然资源各业务场景的应用。
核心优势
-
多源异构数据汇聚整合,“全信息”数据要素获取与汇集
支持100+数据格式,提供多种数据汇聚方式,按照“一数一源一标准”原则汇聚自然资源、经济社会、人口、法人等数据,构建覆盖全域全过程、地上地下、二维三维、动态静态的数字化底板。
-
业务建模牵引,支撑国土空间治理数据建模
支持业务对象与数据实体分析,构建国土空间管理的概念、逻辑、物理模型,形成全域全过程的自然资源数据要素一体化管理模型,确保数据高效整合与利用,为国土空间科学决策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
完备数据治理体系,全流程精确治理
覆盖咨询、软件工具及工程实施全流程的数据治理体系,咨询提供精准解决方案,软件实现全生命周期治理,工程满足各类数据类型与结构治理需求,全方位多层次精确治理,助力数据价值最大化。
-
数据治理全生命周期治理工具,智能高效辅助治理
拥有一套完善的数据治理工具体系,涵盖元数据治理、主数据治理、数据标准治理、数据质量治理及数据安全治理等多个关键环节,支撑数据治理全过程的实施推进。
-
精准评估,定制化治理,强化自然资源数据管理
具备深厚的自然资源业务分析能力,具有丰富的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经验,依靠专业的数据治理产品和技术团队,能够基于科学的评估模型准确找出数据管理中存在的差距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