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督察
-
强化科技手段支撑《关于完善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工作机制的意见》提出强化科技支撑,遏制新增违法问题。
-
规范立案查处流程《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工作规程(试行)》明确自然资源立案查处章程准则。
-
数字化赋能督察执法《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总体方案》要求完善“天空地海网”感知体系,构建督察执法数字化应用场景。
-
强化各类监管各级自然资源部门面向耕地、建设用地、矿产资源等提出了一系列细化监管要求。
痛点场景
-
小微违法发现困难,监管手段仍需提升
-
执法工作面临小微违法普遍,发现不及时导致监管滞后,整改成本高等问题,与此同时传统执法主要依靠卫片、人工核查等方式,时效性受限。基于此,系统通过塔基摄像头实现全域全天候自动巡查,自动检测疑似违法行为并定位,借由时空判别模型,进行多维度分析,及时生成预警并推送给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核查,实现集自动巡查、自动识别、自动定位、自动分析、自动预警、高效处置为一体的AI预警流程,及早发现违法行为,大幅降低人工成本。
-
-
违法处置工作量大,智能化程度不足
-
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现、核查、处置等仍大量依赖人工处理,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效率较低,智能化水平亟需提高。基于此,系统汇集多渠道违法违规线索,打通执法关联业务系统,实现案件相关信息自动获取与智能分析,辅助进行合规性认定;构建自然资源法规库,可根据违法主体、面积、类型等关键信息智能匹配相应条款,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构建“查违有据、定违有度”的高效工作模式。
-
-
缺乏规范管理流程,执法过程难以留痕
-
日常执法源头管控乏力,有案不查、隐瞒不报、监管不力等问题时有发生,缺乏标准化的处理流程与严格的全过程留痕监管机制。基于此,开发移动执法APP并建立工作流管理机制,运用移动执法APP实时接收下发的核查任务,帮助巡查人员实现违法行为及时核查与实时上报;利用工作流管理机制对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工作进行管理,通过标准化的处理流程与严格的过程留痕,确保每一步责任到人,实现线索发现与案件查处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透明化。
-
解决方案全景图
执法督察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天空地网”智能监测体系和执法督察一体化监管系统两部分。
“天空地网”智能监测体系整合遥感卫星、无人机、塔基视频等手段,充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域自然资源智能感知。
执法督察一体化监管系统在智能感知的基础上,通过移动端、管理端、大屏端协同工作,构建从发现到分析到处置的全链条监管,为“非农化”“非粮化”、建设用地跟踪管理、重点项目监管等场景提供支撑。
核心优势
-
监测能力升维:目标行为智能判别
以进一步提升态势感知理解能力、综合分析研判能力为目标,构建百万余张目标检测样本库,拥有多项专利支撑,技术能力行业领先,实现了视图双向精准定位及人工智能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
-
业务全链贯通:实现监测执法督察一体化
统筹土地、矿产、测绘、海洋等各类违法违规问题,打通从发现监测、变更调查、综合执法业务链条,实现统一变化发现、统一线索分析、统一核查举证、统一协同处置,构建自然资源执法督察从发现到分析到处置的全链条监管体系。
-
场景敏捷响应:构建多场景精细化服务
面对复杂多变的应用场景,基于“AI识别+空间定位+业务数据”的核心逻辑构建多样化时空判别模型,通过微服务拆分组合,实现对多样化应用场景的灵活扩展、迅速响应,满足众多场景的实时化智能监管需求。
-
多地实践积累:经验丰富产品体系成熟
解决方案已在江苏省、青海省等多地区开展应用,实践案例覆盖省、市、县多级用户,支撑“非农化”、“非粮化”、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等执法督察应用场景,项目建设经验丰富,产品体系成熟,可快速响应交付。